打鑊爿庄在今獅潭鄉中心地帶,屬該鄉和興村。該庄頭與客籍黃南球入墾此地有關:相傳有一年入「年架」後,黃南球的家丁多數放假回家過年,原住民趁機夜襲「打鑊爿」伙房;黃南球率家人抵抗,因彈頭用盡,臨急智生,令家丁將宅中大、小鐵鍋敲碎,以碎片充作彈頭,結果殺傷力更強,乃將原住民擊退。事後,先民將此地命名為「打鑊爿」。「爿」意為碎片,客家讀音近似「殺」字,也寫作「打鑊殺」。後來日治時期政府整理地名時,以其名不雅而改名「和興」。
本庄頭屬典型山村庄頭,庄民以務農為主,生產茶葉、水果、桂竹筍等山林農產。現在進出庄頭除臺3線省道外,可由「沿山道」經「錫隘隧道」到達。在臺3線開闢之前,進出本庄頭完全要靠這條「錫隘古道」,即從錫隘西行,越過八角崠山脈,經過公館鄉北河村、尖山村,然後由橫跨後龍溪的尖山水底橋到苗栗市。這條長10餘公里的連絡孔道,是往日苗栗內山地區物產和居民對外的最重要的通道,也是苗栗往獅潭的最佳捷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