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河庄,為三義鄉的近山庄頭,座落在三義鄉臺13線與銅鑼鄉交界約3公里處,規模約計100戶。三叉河今名三義,主要因源自雙連潭與十六份的溪流,在此匯流為西湖溪,形成三叉狀而有「三叉河」或「三叉河街」的地名。1953年(民國42)改稱為「三義」。早期居民沿著現今的省道臺十三線與縱貫鐵路一帶,在緩坡處築屋居住,其後再擴展成街區,在曲折蜿蜒的南北向道路的兩側,形成長長的帶狀街廓,居民姓氏以吳姓、陳姓、劉姓與賴姓為主。
三叉河庄頭為通往大湖方向諸地的要塞,乾隆年間鎮平、平遠、大埔客籍移民已陸續進墾現今的三義廣盛村。此外,三叉河庄頭又有遠近知名的木雕產業。三義木雕發展被日本人視為藝術品頗受歡迎,在三叉河經營雕刻生意,並將雕刻技藝傳給有心學習的鄉民。三叉河居民以客家人為主,據稱目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住戶,以從事木雕業為生,可見木雕業對於三叉河的重要性。在庄頭建築形式上,少部份距道路較遠的民居,保留木造建築,屋頂為瓦材鋪面,大部分民居已改為二至三層混凝土連棟建築或鐵皮屋。在環境特徵方面,臺13線道路兩旁庄頭開發密集,大多數居民經營木雕業與觀光服務業,假日聚集大量觀光客。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