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原文:
薯蕷(ちよよ)
やまついも和名鈔本草和名
ながいも
ヲルコツイべ蝦夷
コサ
チウリフ共ニ同上
家山藥救荒本草
則ち野山藥ヤヤマンヤクの家圃に培養するもの之葉ハ萆薢トコロに似て蔓延く竹木に纏に梢の葉の間に穗をなして小き細き白花を開く後三稜ある莢を生じ下垂しで形團扇に似たり別に葉の間に實を結ぶ大小指頭の如く円く又長きものあり此零餘子なり地に入バすなはち長キ根と物は亦根を栽るにハ三月頃一二寸に切りは橫に栽くれバ一年にして一尺餘に至る大和本草に凢す薯蕷の根每年生ず替る他物に異なり故に八月新旧二根あり蓋夏の間に新根漸く生ず秋の末より後ハ田根ハ腐る新根の形ハ旧根と仝じ可なりといへ
一種じねんじやう江戶
ゑぐいも和州
やまのいも
土山藥廣東新語
白鳩蒔同上
土藷唐類函引異苑
藥薯邵武縣志
野山藥救荒本草
山野自生多し形狀薯蕷と同じ諸國より出づ中に羽州鳥羽山に生ずる物形肥大にして枝多く数年採くずして掌の如きものを汝南圃史に天公掌といふ自生のものは薯蕷より味ヒ濃美なり唯蘆頭に近きよころハ味ヒ微く苦く薟ヱヨく
薯蕷學名:Dioscorea Batatas Decne.
じねんじやう(jinenjiyau)學名:Dioscorea japonica Thunb.
科名:薯蕷科 Dioscoreaceae
薯蕷俗名:やまのいも(yamanoimo)、ながいも(nagaimo)、ヲルコツイべ(worukotsuibe)
じねんじやう(jinenjiyau)俗名:ゑぐいも(eguimo)、やまのいも(yamanoimo)
圖譜說明中譯:
薯蕷
即野山藥種於家圃栽培者。葉似萆薢,藤蔓延伸纏繞於竹木,頂稍的葉間會結穗開小白花,花後結三稜的莢(果),下垂形似團扇。於其他葉間結實,大小如小指頭般,圓且長,此為零餘子。落入地下即會長長根。亦有用根栽植者,三月間切取長一、二寸的根,橫栽後一年後則會長至一尺多。《大和本草》(註1)稱薯蕷每年都會長出新根取代舊根,與其他物種不同,故八月時會有新舊兩種根,夏季間新根則會漸漸生長,秋季末舊根腐爛,長成的新根形狀會完全與舊根相同。
一種 山藥
山野間多自生。形狀同薯蕷,雖然日本各地皆有,但其中羽州(註2)鳥羽山出產者形狀肥大且枝多,每年都可以採收,如手掌般大。《汝南圃史》(註3)稱為「天公掌」。野生者味道較薯蕷濃郁美味,唯靠近蘆頭處味道微苦澀。(頁二十後頁、頁二十一前頁)
註:
註1:《大和本草》:日本江戶時期本草學家貝原益軒著,1709年出版,共21卷。
註2:羽州:日本古時令制國之一,即出羽國,約為現山形縣及秋田縣。
註3:《汝南圃史》:中國明朝周文華所著,為記載花卉、蔬菜、果木、瓜豆種植的植物書。
圖譜介紹:
《本草圖譜》為日本本草學家岩崎常正於1828年所編著,共96卷,第一至四卷書已失,流傳的版本多始於第五卷。岩崎常正,字灌園,生於1786年,卒於1842年。師於植物學家小野蘭山門下學習草藥學,為撰寫此書,曾周遊各地,甚至親自至山野考察採集藥草植物,並參考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分類及編目,加以編排,每幅植物圖據實物描繪,在圖片空白處詳細註明其名稱、生態及藥效功能,再以精細木刻五彩套版印刷而成,此套書籍內容記載超過2086種,瑰麗華美,細膩精緻,實具極高之藝術價值,除補闕《本草綱目》略圖之憾外,更為研究植物草藥學不可或缺之書籍。
參考書目:
《本草圖譜》、〈本草圖譜ノ著者ニ就テ〉《植物學雜誌》、〈從《本草圖譜》看中日本草文化交流與變異現象〉
日文辨讀:林玟君
翻譯:李翊媗
審訂:陳建文
來源頁面:
本草圖譜 47 卷 菜部 圖譜 第二十頁(後頁)
本草圖譜 47 卷 菜部 圖譜 第二十一頁(前頁)
技法:刷版套印
印刷日期:大正七年六月十八日
發行日期:大正七年六月二十日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