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出磺坑礦場自日治時期開採石油以來,便陸續設置了製油所、天然汽油廠等油氣煉製處理廠房。而後隨著煉製設施移出礦場,礦場也發展出完善的運輸網絡,靠著吊橋、地軌纜車、空中纜車、臺車等礦場內外的交通線路,以及定點間的輸油氣管線,將油氣井生產的油氣由礦場向外輸送,煉製轉換成符合市場需求的狀態,運銷至更廣的區域,為礦場與石油營運組織帶來利潤。
1912年(大正元)製油所由出磺坑移至苗栗街上,出磺坑生產的原油經由臺車與輸油管線運輸至此,煉製成柴油、汽油、石蠟等產品。這張老照片攝於1950年(民國39),兩個工作人員正在苗栗煉油廠裝蠟。1960年代後隨著出磺坑礦場開採出大量深層天然氣,礦場於1977年(民國66)設立二氧化碳脫除廠,以脫除深層天然氣中高含量的二氧化碳,直到1991年(民國80)因環保噪音問題才停止運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