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和平街

和平街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和平街》,作者李榮春(1914-1994),宜蘭縣頭城鎮人,是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第一代用白話文創作的本土文學家。此書以頭城為場景,共收錄了20篇小說,包括〈媽祖宮廟前廣場〉、〈看搶孤〉、〈請媽祖〉、〈頭城的過年〉、〈頭城仙公廟廟公呂炎嶽〉、〈和平街〉、〈中秋夜〉、〈大陸酒〉、〈鹹鰱魚〉、〈吃蕃薯〉、〈種柑仔〉、〈祖厝〉、〈分家〉、〈歸寧〉、〈教子〉、〈婆媳之間〉、〈狂人來了〉、〈生離死別〉、〈走頭無路〉、〈骨肉兄弟〉。上述小說內容,部分原刊載於《蘭陽會刊》、《文學台灣》,也包括李榮春未發表的作品,2002年由靜宜大學中文系彭瑞金副教授主編10冊《李榮春全集》出版,其中一冊彙整蒐錄上述篇章,並命名為《和平街》。

和平街」舊稱頭圍街。清代時期的蘭陽平原,是一個以水路交通為主的時代,1826年(清道光6年)烏石港受清政府指定為「正口」(正港),成為宜蘭重要的通商口岸。當時經由烏石港可接河道到頭圍(今頭城),進而上達宜蘭城,甚至員山大湖,因而促進了頭圍之繁華興盛,頭圍街成為頭城最早開發的市街,而有開蘭第一街之稱,也是現今為人熟知的「頭城老街」。李榮春生於和平街,其自傳式的寫作方式,描繪了當時時代面貌與頭城生活樣態,以文字寫出對故鄉頭城及社會文化的觀察與省思。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管理者
晨星出版社
資料來源
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https://nchdb.boch.gov.tw/,2020/11/29瀏覽 2. 陳進傳,2008,《李榮春文學資源調查研究及展示規劃》,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創作者
李榮春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2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晨星出版社
尺寸
476面,22公分
材質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