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隆慶安宮——普度殺豬公

基隆慶安宮——普度殺豬公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隆慶安宮——普度殺豬公

基隆慶安宮於每年農曆7月15日在廟埕前進行普度儀式,2020年為國曆9月2日舉行普度,共計約7500位信眾報名參加,由基隆威顯壇謝富基道長負責普度儀式。謝富基道長於1956年(民國45年)在基隆出生,為家中第四代道長,至今(2020年)已從事道長一職有40年之久。今年(2020年)於廟埕前共擺放三隻豬公作為敬神供品,其中一隻與其他供桌一同擺放在廟埕中間,另外兩隻擺放在搭建於廟埕旁的棚子裡。此外,三隻豬公的鐵架上均有雞、鴨、魚,前方並擺放該豬公之內臟。

據2020年9月2日謝富基道長之訪談表示,以前在敬神時,是用人去祭拜。但是,現今社會不可能出現以這樣形式來敬拜神明,為延續以最高形式敬拜神明,則改以豬公、雞、魚來取代用人祭祀。會以豬、雞、魚來代替,主要為豬是胎生、雞是卵生、魚是濕生,因而稱之為三牲。因此,我們現在除了會看到以三牲來敬拜神明外,也會看到鴨、豬的內臟,稱作三牲五品。

殺豬公敬神時,豬公的脖子上會有大紅錢,主要是因為豬公是替人犧牲,故人們須款待豬公,並期許豬公不須經過輪迴,及慶祝豬公能投胎轉世成人。豬公的嘴巴會放置橘子、柚子等,主要象徵是「敬意到此為止,不必再多說」。敬天時,僅會將三炷香插在橘子、柚子上,主要為昭告天地。拜地、普度時,須將香插在雞、魚、鴨上,主要是讓老大公、好兄弟能夠享用。然而,現今較少看到殺豬公的現象,主要是因為人民的生活物質提高,較易吃到肉,以致於殺豬公後要分豬肉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較好,進而影響到殺豬公的習俗。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雨都漫步
地點-縣市區
基隆市
撰寫者
林家和
貢獻者
地點-緯度
25.1296413
地點-經度
121.7403407
活動主辦單位
慶安宮
演出者/主要人物
謝富基道長
時間起
2020/09/02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