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罟蕊

早期的罟蕊在大山區是以磚瓦廠以泥製方式燒成,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少廠商願意製作,多以五金螺帽作為代替,故泥製燒成的罟蕊對於牽罟的漁民而言也變得更加珍貴。

「牽罟」係利用曳地網固定於岸邊,等魚群最密集時,小船出海撒網,等魚群被圍住後,再由岸上的罟仔腳們合力將漁網拉上岸。在船長隨船放網回歸後,隨即就是當地住民共同將大網拉起,考慮到放網的大小、距離與漁獲量之時,若僅用手進行推拉便相當容易受傷。故後來大山居民發展出以竹製的腰抄繫在腹部,在牽罟之時將腰抄尖端的罟蕊向著大網的兩端線繩之一纏繞兩圈,直接向後以腰部的力量帶動大網,不僅免除了以手拉所造成的肌肉傷害,更能以腰部的力量輕鬆平衡大網。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行人文化實驗室
  • 創作者
    行人文化實驗室
  • 時間資訊
    登錄日期
    2020/11/24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