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保存茶郊媽祖遶境時用的鑾座

照片為「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保存「茶郊媽祖」遶境時用的放置神像用鑾座。鑾座上中段為紅布,兩端為黃色的圓柱,書寫「金協和天上聖母勅」,鑾座垂下的兩條金黃色布條,右側刺繡有年代為「民國甲辰年」與「民國五十三年」,與上端彩牌年代相差40年。左側署名為「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全體會員一同敬奉」。

「茶郊媽祖」為台北市茶商奉祀的主神,同時也影響到當時茶商主要經營範圍的臺北盆地內的茶區。清代茶郊媽祖每年必須遶境,巡訪公會會員在臺北的營業場所,日據時期禁止神明遶境,期間只開放三年。臺灣光復後,雖然恢復神明遶境,但規模已縮小,逐漸被大稻埕三大宮廟在農曆五月十三日聯合神明遶境所取代,近年來已不再進行。

「茶商金協和」(或稱為「鋪家金協和」)是前清大稻埕包種茶館()組成的類似公會的組織,規模應不下於「茶郊永和興」,1889年日本政府下令兩組織合併,成立「台北茶商公會」。1918年台北茶商公會改組成「同業組合臺北茶商公會」,當時會員名錄就分為包種茶商、烏龍茶商、紅茶商、洋行、茶棧、箱子業等行業。依據記載1927年包種茶商組成的「茶商金協和」設置媽祖廳,專門奉祀「茶郊媽祖」,但之後即很少有「茶商金協和」的記載。顯示當年「金協和」的組織,在併入茶商公會後,仍延續運作一段時間。同時也代表鑾座上的物件,並非來自同一年代。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阮素芬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