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保存的茶郊媽祖遶境用彩牌

「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奉祀的「茶郊媽祖」,在臺茶外銷暢旺時期,每年需在大稻埕遶境,巡訪公會會員,以保其事業順暢。本照片為當年「茶郊媽祖」遶境時使用的雙龍金線彩牌。彩牌上右側標示年份的是民國甲子年,應為1924(民國13)年,左側提名為「金協和包種茶商仝敬」。照片中可見雙龍繡工精緻,圖案多有吉祥之意涵。

日據時期日本政府禁止神明遶境,但1924(民國13)年前後開放了三年,當時茶商辦的遶境活動極為盛大,競相使用黃金妝鈿遶境神器,造成臺北與基隆金價大幅上揚,成為當時重大新聞。

「金協和」是日據時期以前,相當於是臺灣包種茶商之公會組織;前清時期,臺灣之茶館()可以分為以供應洋行外銷的「番庄館」及供應華人市場的「鋪家」,前者以生產烏龍茶為主,後者以生產包種茶為主。1889年成立的「茶郊永和興」,會員可能都是「番庄館」成員,日據時期將「茶郊永和興」強制改組,併入「鋪家金協和」(或「茶商金協和」),成立「台北市茶商公會」。因此,在「茶郊永和興」時代,顯然生產包種茶供應華人市場的茶商(稱為鋪家),就已經組成「金協和」。目前廣為人知的茶行,如錦記、新芳春、文山、王有記等,應該均屬於包種茶商。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阮素芬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