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茶郊回春所」歷代先緣之神位及祭祀之香爐,照片中亦可見以三杯清水及香祭拜。
「茶郊回春所」是「茶郊永和興」成立後設置的一個附屬單位,主要是為服務由大陸來臺茶業從業人士之用;最基本的服務項目是職業介紹,其次是臨時安置、糾紛排解、醫療照護與其他生活照護。一般而言,有規模的茶行與茶商,大多整批職員工同時往返臺灣與中國大陸,因此比較沒有職業介紹的問題。比較需要「回春所」協助的是單獨來臺打工者。這些來臺灣工作的人,難免生老病死,很多都是由「回春所」協助辦理。因此,公會留有不幸在臺過逝的大陸籍工作者之牌位。
日據時期起,中國大陸來大稻埕工作者,必須先取得入境許可,而且只能限定居住於大稻埕的「外國人雜居地」,相信每年往返的單獨來臺工作者,勢必大幅減少。例如木柵張迺妙博物館內曾提及,張先生的義父,在日本佔領臺灣後返回安溪,即不再回臺工作。而新芳春茶行老闆王國忠先生也提及,日據時期新芳春的大陸籍員工,是由茶行集體辦理入臺申請,很難單獨辦理,尤其在日據初期,入臺限制非常嚴,甚至嚴重影響臺茶生產。因此「回春所」之工作與機能也逐漸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