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會徽。「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是臺灣歷史悠久的同業公會。自清代成立後,經多次更名改組,至1949年改組後並使用「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至今。
最早的前身,據傳是臺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下令成立的「茶郊永和興」(正史未記載劉銘傳巡撫下令成立此一組織)。依據目前文字的描述,「茶郊永和興」比較屬於經營外銷茶,應為「番庄館」茶業者組成的公會。清朝時期,臺灣即有很多同一行業之業者組成類似的公會組織,通常稱為「郊」。日本據臺後,於1897年將「茶郊永和興」改組為「臺灣茶商公會」,1898年再下令「臺灣茶商公會」與「鋪家金協和」、紅茶館、洋行、茶棧及茶箱業者合併,組成「台北茶商公會」,亦將包種茶館併入公會中。此後歷經五次改組,於1949(民國38)年改組為目前名稱,「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
公會會員的茶葉外銷所得,在前清時期,經常佔臺灣外銷總額70%以上,對臺灣經濟與社會發展貢獻極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