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發米粉工廠第一代莊清連於清末(約1988年)時在今大德街一帶開設工廠,製作米粉與麵條,在早昔臺灣人普遍以米、麵食為主食的年代,米、麵需求量大,而逐漸奠定家業。莊連清育有二子,後來將米粉與麵條製作分別交給兩個兒子經營,長子莊錦川承接米粉生意 ,並將工廠遷移至現址。
早年因無機械設備,米粉全仰賴手工製作, 傳至第三代莊有福之手,隨著時代變遷,逐漸由手工轉向半機械化生產,原料也從早年以在來米磨漿製作,轉為部份以粉製作,以應付不同客源的需求。機械化且縮短工序、製程,雖然產量提高,然而在多元飲食選擇下,國人飲食習慣改變,對米食、以至米粉的需求量銳減,加上大型工廠的競爭與壟斷,持續經營的同業寥寥可數,連發米粉工廠也面臨著極大的考驗,規模更從父親那一代聘僱多名工人,到如今僅由全家一起操持。數年前,莊有福更一改過去晝夜不分、不眠不休的製作模式,轉為較固定作息式的生產,並善用冷凍設備保鮮,守住既有的客源與市場。 目前,連發米粉工廠仍以製作批發為主,供應大臺南地區的小吃攤商與雜貨店,未來,孫子莊正玄也有意學習技藝,承接家業,讓百年米粉廠能繼續傳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