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tun(靶洞)

patun(靶洞)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漢人稱靶洞為打桿子,排灣族稱為Pakiau。以簡易的材料製作,先準備長二十公分的短木棒,再準備長約六十公分一根打擊用的木棒,最後在地上挖長方形的小洞。遊戲玩法為將短棒放置於地面的小洞,利用長木棒敲打短棒使其彈起再打擊出去。

靶洞是安坡部落為了培養族人眼明手快的技能,而發明的遊戲。遊戲時小孩分二組,一組先攻、一組先守,若第一次打擊出去即被守隊接住,便換第二位打擊,若守隊漏接,攻隊則繼續攻擊。第二次打擊起,無論守隊接到否,守隊皆須將短木棒投入洞中,若投入洞中則攻隊無得分,若未進入洞中,以攻隊則以手持之短木棒為計分單位,得分者繼續打擊,直到攻隊三個人淘汰可交換攻守身分。

排灣族孩童的成長環境不像如今社會資源如此豐富,沒有安親班且才藝班。因為父母害怕孩童無聊而嚼盡腦汁發明各種童玩,並教導他們運用大自然資源創造趣味。在歷代長輩傳承及創新下,孩童們在遊戲的過程中無形也產生對大自然的尊重、對部落的認可,也傳承了祖先的智慧。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撰寫者
茂泰行銷公司
創作者
蔣宗佑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2/08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