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八分、知母八分、黃柏八分、連召八分、歸全八分、車前八分、元參八分、支子八分、白菊五分、生地一錢、甘草五分。水碗一煎五分。
這是新竹市北區內媽祖廟眼科的第18首藥籤。生地、元參(玄參)、知母、黃柏、連召(連翹)、支子(梔子)能清熱,其中生地、元參(玄參)兼能養陰;白菊能散肝經風熱;車前能利水,使熱從小便排出;石斛、當歸並用能補血養陰,甘草能調和諸藥。本方能用在中醫所謂陰虛火旺的證型,以及眩暈耳鳴、目赤頭痛等症狀。
「內媽祖廟」,就是「新竹內天后宮」,始建於西元1748年(清乾隆13年),由當時擔任「臺灣道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的陳玉友所創建。目前內媽祖廟還保存有大人科、小兒科及眼科藥籤。隨著醫療環境與資源的進步發達,求取藥籤的民眾雖不比過往,但仍有長輩十分相信媽祖賜與的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