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文一錢半、𥐚硝一錢半、黑支一錢半、連召一錢半、條琴一錢半、甘草一錢、卜荷一錢、竹葉一錢半。
這是臺中市梧棲區朝元宮的第30首藥籤,名為「凉膈散」。這個方的組成與「涼膈散」相近,治療屬於濕熱累積造成便秘的疾病。方中連召(連翹)清心肺的熱;條琴(黃芩)清心胸鬱悶住而排不出的熱;黑支(黑梔子)瀉掉三焦的火熱,把火熱往下導,讓熱從排尿出;卜荷(薄荷)、竹葉藉由打開人體外面的通道,讓裡面的熱可以往體表外走;用𥐚硝(朴消)、錦文(大黃)徹底清除胸膈中累積的熱,藉由消化道一路往下走,以拉肚子的方式徹底清除火熱;再用白蜜跟甘草,既可以緩解朴消跟大黃過於猛烈的藥力,又可以調和脾胃功能。
梧棲位於臺中的西側,為一港口,舊名「五汊港」,從清道光年間,就是商賈熱絡互動、貿易人口十分興旺的港口,在此頻繁的交流之中,疾病傳染難以避免,梧棲朝元宮也就肩負起了守護在地民眾的無形任務,讓生病的民眾得以前往求取神明賜予的藥籤,獲得解決健康問題的指引。廟內現存仍保留著不分科的藥籤,映照出朝元宮曾在地區發出的醫療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