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茶葉與茶花之多酚類含量分析及其萃取物抗發炎與引發細胞凋亡等功能之比較

茶葉與茶花之多酚類含量分析及其萃取物抗發炎與引發細胞凋亡等功能之比較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茶葉與茶花之多酚類含量分析及其萃取物抗發炎與引發細胞凋亡等功能之比較

      本論文作者林雍陞,指導教授林仁混博士,出自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發表於2002(民國91)6月。內容敘述兒茶素是茶葉中主要的多酚類物質,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發炎、抗菌等功能。
      研究者利用逆相高效能液體色層分析法分析二十九種來自中國、日本及臺灣的綠茶、烏龍茶、紅茶及普洱茶之不同茶種多酚類含量。結果顯示,兒茶素含量以綠茶之老葉大於嫩葉;烏龍茶之兒茶素含量大於紅茶及普洱茶。作者另分析採自茶業改良茶之新鮮茶菁兒茶素含量,結果為老葉高於嫩葉;而同一種茶樹之茶花兒茶素含量和老葉差不多。同一種茶樹以不同發酵程度製成品比較,兒茶素含量以綠茶最多,其次為烏龍茶,再其次為鮮葉大於紅茶。比較六種茶的成品及同一茶種的老葉、嫩葉及花的萃取物之生物活性,在抗氧化部分,普洱茶保護DNA受到氧自由基攻擊能力最好,其他茶種之抗氧化能力,依序為普洱茶>綠茶>紅茶>烏龍茶。在抗發炎反應部分,以普洱茶最佳,其他茶種及茶花萃取物也都有不錯的抗發炎效果。比較其引發細胞凋亡能力,以綠茶效果最好,其效果強弱依序為綠茶>烏龍茶>紅茶>普洱茶。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撰寫者
陳雙君
創作者
林雍陞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02/06
媒體類型
文件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