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原兒茶素與五氰鐵(III)錯合物外圈電子轉移反應之動力學探討

      本論文作者潘家穎,指導教授葉玉堂博士,出自私立東海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發表於2006(民國95)10月。內容敘述兒茶酚(catechol)及其衍生物為具有雙電子還原能力之有機酚類,其氧化態quinone在生物系統中扮演電子傳遞角色。
       研究者以原兒茶素(protocatechuic acid, PA)探討兒茶酚還原能力及反應活性,藉以模擬類黃酮類(flavonoids)的抗氧化性與B環關係,酚酸類同時也是植物體內次要於類黃酮類之重要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血栓、抗癌之多種特性。在pH 5-9條件下,原兒茶素與一系列五氰鐵錯合物 [Fe(CN)5L]2-之外圈電子轉移反應動力學,反應速率受到溶液pH值影響,主要由於原兒茶素在不同pH條件下分別以 H2cat-COO-(k1)Hcat-COO2-(k2) cat-COO3-(k3)存在,動力學結果k1k2 k3值皆符合外圈電子轉移反應之 Marcus 理論值。進一 步 Marcus 理論分析發現,在不同pH條件下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還原速率差異 k1:k2:k3∼1:103:106,主要由於原兒茶素在不同型態中與 [Fe(CN)5L]2-錯合物反應能障差異所引起,與反應物電荷效應及原兒茶素在不同形態反應活性無太大關聯。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雙君
  • 創作者
    潘家穎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06/10
  • 媒體類型
    文件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