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宜蘭昭應宮香爐

  香爐,又稱「神明爐」,用以在民眾向神焚香祭禱後,可供承載香火的容器。

  宜蘭昭應宮安奉於正殿媽祖神龕前神桌下桌的香爐,為木作方爐,雙展耳,耳高略比爐口為高,附有器座。爐身漆以黑漆,僅在爐身邊角處略施以金線或紅線。爐頸,即爐口與爐身主體間陰刻以雙筆頭圖案。爐身主體由上略往下收分,正面未施以花卉或人物戲齣雕飾,僅陰刻以金字「嘉慶庚午楊廷理製」,即1810(嘉慶15)年時,由楊廷理所敬獻。楊廷理時任臺灣知府,曾五度入蘭,建議清朝政府將噶瑪蘭納入版圖,是擘劃噶瑪蘭廳的主要人物。宜蘭昭應宮是在1808(嘉慶13)年時由居民合建,楊廷理首次入噶瑪蘭是在1807(嘉慶12)年,昭應宮仍未建;1810(嘉慶15)年時,楊廷理受閩浙總督方維甸之命第二度入蘭,勘查噶瑪蘭,並擬定噶瑪蘭創始章程,此時昭應宮已建成,楊廷理因而敬獻香爐。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蔡明志/ 葉永韶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嘉慶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