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照片為揉捻作業與機具-螺旋加壓布球束包揉捻機。西元1981年(民國70年代)初,布球束包揉捻機才在茶農研發成功後,首先開始推行於中部茶區以取代費力費時的人工布揉,最早的布球束包揉捻機的四滾輪壓緊動作靠螺旋加壓方式,滾壓輪多為金屬材質。
半球型包種茶在本省以南投凍頂茶及松柏長青茶最具代表性,茶葉經此特殊的團採過程,才能獲致其獨特的外觀與風味。團揉時的火候、壓力及水分消散速率之控制,對半球型包種茶的外觀及滋味影響甚大。半球型包種茶之揉捻包括:初揉、初乾及團揉等三大步驟,初揉多在炒菁後利用望月式揉捻機完成,在經初乾後,茶葉將被靜置回潤等待第二天的布球揉捻製程。民國70年代初,布球束包揉捻機才在茶農研發成功後,首先開始推行於中部茶區以取代費力費時的人工布揉,最早的布球束包揉捻機的四滾輪壓緊動作靠螺旋加壓方式,滾壓輪多為金屬材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