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照片為炒菁作業與機具-滾筒炒菁機,自1971年(民國60年)代,為了解決手工炒茶效率低與費工問題,滾筒炒菁機開始在製茶界盛行,且成為必要的炒菁器具。
經過室內靜置萎凋攪拌製程後,茶菁必須進入炒菁的步驟,以適度減少茶菁的含水量,去除菁味及使組織軟化有利於爾後的揉捻作業。以高溫破壞酵素活性,抑制茶葉再繼續發酵入出,以保有包種茶特有之香氣滋味。在還沒有炒菁機械以前,茶農只能用炒鍋炒菁,以鍋炒菁時由於溫度高,人手難以忍受長時間的與高溫茶與鍋接觸,因此都會用木質炒菁刀幫忙翻動鍋中的茶菁。自民國60年代,為了解決手工炒茶效率低與費工問題,滾筒炒菁機開始在製茶界盛行,且成為必要的炒菁器具。滾筒炒菁機以瓦斯為熱源,茶菁皆由滾筒前方出口進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