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8月28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在新體制下,一億國民在各自的職域、生活奉公實踐,花蓮港廳下的宗教家也團結一致結成宗教報國會,廳當局於本月28日上午10點在花岡山授產場進行宗教報國會創立準備委員會議,當日討論會則、預算審議、會員募集方法等事項。1941年(昭和16年)是花蓮港市從花蓮港街升格為市的隔年,也是花蓮築港完成後朝工業化城市快速轉型的階段,可從此報紙的地方報導中窺見日治後期臺灣後山最具代表性城市的發展樣貌。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8月28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在新體制下,一億國民在各自的職域、生活奉公實踐,花蓮港廳下的宗教家也團結一致結成宗教報國會,廳當局於本月28日上午10點在花岡山授產場進行宗教報國會創立準備委員會議,當日討論會則、預算審議、會員募集方法等事項。1941年(昭和16年)是花蓮港市從花蓮港街升格為市的隔年,也是花蓮築港完成後朝工業化城市快速轉型的階段,可從此報紙的地方報導中窺見日治後期臺灣後山最具代表性城市的發展樣貌。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