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傳統表演藝術叢書》系列記述桃園市傳統表演藝術紮根傳承,2014年出版的《泰雅史詩聲聲不息─林明福的口述傳統與口唱史詩》,透過出版、影像及羅馬拼音記錄全台灣少數僅存傳統技藝保存者的林明福之口述歷史與即興演唱。泰雅記錄祖先智慧的方式,包括經口書或傳唱途徑的「Lmuhuw」;而分佈各地區傳唱古訓歌謠之「Msgamil」則記錄祖源觀念,乘載尋根、溯源的歷史記憶。
本資料取自〈泰雅族人的領域─泰雅族分布區〉,該族以傳說始祖起源地之不同,可區分為賽考列克Squliq、澤敖列C’uli兩系統,此命名來自對「人」的稱呼不同。本資料簡介桃園縣復興鄉大漢溪流域環境、說明賽考列克Squliq與大嵙崁群msbtunux的分布。依據廖忠俊2008年出版《臺灣鄉鎮舊地名考釋》,復興區為桃園市唯一的原住民鄉鎮,東臨雪山山脈、宜蘭大同,西與新竹接壤,東北與新北交界。大漢溪發源於新竹、與三光溪匯流並貫穿桃園復興區,最後與新店溪匯流成淡水河。
本書主角人物林明福(Watan Tanga)所屬的溪口部落位於澤仁村內,於大漢溪中游流域。依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一卷─泰雅族》,泰雅族依山脈河流形勢分布各處。位於大漢溪上游、高坡以南山區的族人多自稱「Gaogan」;大嵙崁群則散居復興鄉北部的大漢溪流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