凃育芸〈貯木池的守護者〉出自《山水蘭陽》。本文描寫羅東貯木場這一行業的興衰過程。
作者因回鄉參加童年玩伴阿亮的兒子婚禮,回憶起童年對阿亮家從事貯木事業的羨慕,貯木業者其實就是木材的物流業者。昔日從林場採集的原木,要先送到羅東的貯木池寄存,木材放置在水池裡的好處是可以防止木材遇熱變形、龜裂,保持木材的完整美觀,提高售價,另一作用是便於原木的樹脂釋出,可以延長使用年限,等找到買家再轉運到其他鄉鎮。貯木池內的木材,一半沉入水裡,一半浮於水面,一根接著一根併排,多時根本看不到水面,還錯以為放置在陸地上。
小時候看見阿旺伯(阿亮的父親)手裡拿著一根長竹竿,竿頂掛個鐵鉤子,在貯木池行走自如,或站在池中的原木上,用鉤子翻動木材,有時讓它翻身,有時使它整齊節省空間,有時勾出要運走的木材。走在木頭上面要有絕好的平衡感,讓人覺得好生威風。
當年林業鼎盛時期,從事木材相關行業的人都是有錢人,貯木池業者也是如此。但隨著林業式微,從事貯木業的人紛紛改行了,阿旺伯仍守著貯木池,阿亮為了傳承家業留下來,希望為此行業留下見證,也力求新變,阿亮的兒子有連鎖式經營的新理念,可見證時代的多元與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