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頭城巷街

  陳香蘭〈頭城巷街〉出自《山水蘭陽》一書。本文介紹頭城老街(和平街)與十三行過往的風華。

  頭城在蘭陽開拓史上有重要角色,不但是吳沙最早落腳的地方,也是最早的商業城市。因有港口之便,成為宜蘭對外最重要通商口岸,重要的物產從此輸出,也換回無數的必需品,帶來十三行與和平街的人潮。當年布類、樟腦及南北貨等進出口郊行聚集,而隨後的辦仲、割店、文市等行郊以下商鋪,自然拓展成和平街,形成港口周遭的商圈。和平街與現在的開蘭路平行,十三行則與和平街呈L型交叉。十三行本為港口卸貨倉庫,以風帆船的壓艙石建築而成,在頭城鎮拓寬道路時被拆除大半,後期興築的和平街則因退居非主要道路而被保存下來,供往來民眾歇腳的亭仔腳古風尚存。不過,在未見長期規劃保護下,和平街已有不少新洋樓入侵。

  和平街上奉祀媽祖的慶元宮是開蘭史上最初的見證,距今已兩百多年。烏石港淤塞後以頭圍港替代,不過港小淤沙也多,為了保住頭城的繁華,鎮民集資在和平街頭及街尾的路中央各蓋一座福德祠,意即土地公將把頭城的財富守住。可惜終究未能如願,頭圍港又淤塞,加上北迴鐵路通車,和平街上的人潮終於逐漸散去。

基本資訊

  • 別名
    「山水蘭陽」報導文學徵文比賽得獎作品集
  • 副標題
    蘭陽文學叢書之十
  • 撰寫者
    黃憲作;王怡云
  • 創作者
    陳香蘭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6/03
  • ISBN
    957-00-6957-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