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蒼〈溪南茅仔寮——草堆大觀〉出自《山水蘭陽》一書。本文描寫茅仔寮一地的物產概觀與特色——稻草堆。
茅仔寮位於蘭陽溪與冬山河交會處,昔日盛產茅草,民宅多以茅草覆蓋屋頂而得名。因民生窘困,茅仔寮一度成為荒蕪、貧苦、落後的代稱,所幸此地居民胼手胝足,勤勞刻苦墾荒,如今物質生活條件大幅改善,茅草屋早已絕跡,代之而起的是另一種草——稻草。
宜蘭是雨水的家鄉,水稻成為農民的新寵,而茅仔寮得天獨厚水資源充沛,於是在水稻的休耕期,在休耕地與沙洲上得以栽種大蒜、大蔥、哈密瓜、西瓜,因為品質好,意外的成為家庭經濟的主要收入來源。此時稻草成為無價之寶,稻草覆蓋土壤上可以防止雜草叢生、土質因日曬導致乾裂硬化、土壤流失,日久還可以腐化成為有機質的肥料等各種好處,因此稻草成為農民栽種蔬果不可或缺的寶物。
在稻子收割之後,稻草的收集往往全家出動,扛的、推的、挑的、拉的,各司其職,而稻草的堆集則非有經驗的老農不可,唯有老農才能堆出外觀渾圓整齊的「大作」。有時某些人家因為人力不足,或天候不佳需連夜趕工,往往左鄰右舍呼朋引伴全力來相助,顯現農村社會濃厚的人情味。這些金黃稻草堆集在屋前、屋後,(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