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梯田疊石話滄桑——三星平原

  洪昭隆〈梯田疊石話滄桑——三星平原〉出自《山水蘭陽》一書。本文描寫三星平原的環境與幾次大水的歷史。

  蘭陽平原由雪山山脈與中央山脈兩山的深谷、陡山與密流沖刷而成,據宜蘭史略紀載,1811—1820(嘉慶16至25)年間,共有5次大水的紀錄,而蘭陽溪進入平地首犯正是三星平原。三星鄉尚武村的忠天宮(媽祖廟)周遭有2、30住戶,舊名虎尾寮。據尚武村柏腳廍的耆老所稱,此地往昔住家屋頂覆蓋茅草,且直接觸地,並無屋牆支撐,本為養家禽的「寮」,因鄉民貧困住於其內,故稱虎尾寮。

  柏腳廍因初墾時多柏樹,建聚落於柏樹下,多種甘蔗,並設糖廍,所以取這個地名。至於尚武、貴林、萬德、萬富等村有許多石屋、石田埂,則是因為以往常鬧水災,田裡有許多水患過後留下來的石頭,因此就地取材建為石屋與石田埂。蘭陽溪除了帶來水患,也帶來石頭,除了拿來建石屋、石田埂,也出現了砂石場。在機器採砂石出現前,都以人工挖掘溪石、挑水洗選,提供了許多工作機會。

  受訪耆老回憶50年前約16歲時,一次大水突然轉向,居民閃避不及,整個八王丞被大水沖走,為了尋找失蹤的父親,一天認屍200餘具,最後是在壯圍海邊的10多具無名屍(節錄)

基本資訊

  • 別名
    「山水蘭陽」報導文學徵文比賽得獎作品集
  • 副標題
    蘭陽文學叢書之十
  • 撰寫者
    黃憲作;王怡云
  • 創作者
    洪昭隆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6/03
  • ISBN
    957-00-6957-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