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昭隆〈梯田疊石話滄桑——三星平原〉出自《山水蘭陽》一書。本文描寫三星平原的環境與幾次大水的歷史。
蘭陽平原由雪山山脈與中央山脈兩山的深谷、陡山與密流沖刷而成,據宜蘭史略紀載,1811—1820(嘉慶16至25)年間,共有5次大水的紀錄,而蘭陽溪進入平地首犯正是三星平原。三星鄉尚武村的忠天宮(媽祖廟)周遭有2、30住戶,舊名虎尾寮。據尚武村柏腳廍的耆老所稱,此地往昔住家屋頂覆蓋茅草,且直接觸地,並無屋牆支撐,本為養家禽的「寮」,因鄉民貧困住於其內,故稱虎尾寮。
柏腳廍因初墾時多柏樹,建聚落於柏樹下,多種甘蔗,並設糖廍,所以取這個地名。至於尚武、貴林、萬德、萬富等村有許多石屋、石田埂,則是因為以往常鬧水災,田裡有許多水患過後留下來的石頭,因此就地取材建為石屋與石田埂。蘭陽溪除了帶來水患,也帶來石頭,除了拿來建石屋、石田埂,也出現了砂石場。在機器採砂石出現前,都以人工挖掘溪石、挑水洗選,提供了許多工作機會。
受訪耆老回憶50年前約16歲時,一次大水突然轉向,居民閃避不及,整個八王丞被大水沖走,為了尋找失蹤的父親,一天認屍200餘具,最後是在壯圍海邊的10多具無名屍(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