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顯〈二龍村的故事〉出自《老宜蘭的腳印》。本文寫礁溪鄉二龍村龍舟競賽的習俗。
礁溪二龍河匯聚了五峰旗、虎頭山、鵝仔頭山等處的水源,蜿蜒而下,以二龍橋附近的第9鄰與第10鄰為界,上游叫上龍,又叫淇武蘭,下游叫下龍,又叫洲仔尾。這兩個聚落各有一條船,每年都要在二龍河拼鬥,據說已經一連賽了兩百多年。競賽的用意是炫耀番社本身的力量,每一次比賽都要進行10到12天,不但賽得人人筋疲力竭,而且賽得雙方不睦。後來原住民人口減少,拉漢人來協助,競賽的目的也由單純的競技,加進祭拜「好兄弟」及祈求平安的用意。
二龍村競賽期間請來野台戲,以船隻拚連充當戲台,成為特殊的在河上演戲。後來二龍村龍舟賽改在端午節是1950年代的事,船身改以龍舟也是後來的事,起初只是以載貨的駁仔船為賽。最主要的是,競賽以勝利次數多的一方為勝,只要落後的一方不服,勝者必須奉陪到底,直到輸的一方認輸為止。
從本文可以發現二龍村的競渡,從原住民的習俗轉化為漢民族的龍舟賽的過程。但原住民被漢化後,傳統習俗並沒有完全被轉化,這是二龍競渡不同於台灣各地的龍舟競渡的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