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林寶春圳

水利開發取決於充足且有穩定之水源,水源來源有三,地下水、溪水及湧泉,宜蘭縣水系其一來自蘭陽溪水系,其二來自雪山山脈水系,第三來自中央山脈北段水系,水量豐沛,自然有利於水利事業開發。林寶春圳為嘉慶年間設廳之後所開設的14條水圳之一,位在紅水溝堡阿兼城、冬瓜山及香員宅等庄(現今冬山鄉大興村、冬山村、香和村)。1811年(嘉慶16年)林國寶、范阿兼、羅天祿分別代表惠、潮、嘉三地墾民,奉憲墾闢東勢粵界地方。由圳戶頭家林國寶、林秀春自備工本開築水圳,圳道分為二條,一條引武荖坑溪,另一條則引自月眉山腳大埤水源,灌溉面積約504甲。

現今在冬山路的定安宮媽祖廟內左側,奉祀開拓先賢林寶春祿位,另設有抽水站,與林和源圳會和之後,一起排入冬山河。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黃雯娟《宜蘭縣水利發展史》宜蘭縣政府,民國87年7月
  • 撰寫者
    莊文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