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式採茶機。茶業改良場臺東分場於1981(民國70)年購買,作業時需要3個人作業,1人駕駛採茶機,2人在機器前面操作採茶剪。採茶機有懸吊系統支撐採茶剪。採茶刀具為迴轉式刀具,利用刀具旋轉將茶菁裁切,然後利用鼓風機將茶菁吹到採茶袋內。
當時日本的工業技術還無法製作弧形的往復式刀具(刀具左右來回切割),同時也無法製作較長的迴轉式刀具,所以每行茶樹茶葉採收需要往返2趟,與雙人式採茶機作業方式相同。茶菁入袋的方式也相當特別,採茶機後方同時裝6個採茶袋,在採收時會均勻的分配到6個採茶袋中,有別於現在(2020年)落合牌與川崎牌的乘坐式採茶機作業。
茶業改良場臺東分場於1981年成立,因遷場經費充足,時任臺東分場分場長的楊盛勳課長,為了推廣茶園機械作業,向日本鹿耳島松元機工購買此部乘坐式採茶機。當時這台採茶機金額為新台幣523,791 元,公務員1個月薪水約為5,000元;以2020年公務員薪水1個月約50,000元計算大約當年的10倍,當時購買乘坐式採茶機的金額約為現在新台幣500萬元左右。當時乘坐式機械在臺東不易推廣,主要原因是田間種植行株距規格不符合機械作業之規範,及採茶機金額過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