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西勢大溪反水路

  宜蘭平原因地理位置及地形因素,河水只能彎彎曲曲尋求出路,特別是下游河口地區,常堆沙成汕,當洪汛來臨,大水沖開淤塞,則河川復通,否則就決堤改道。昔日蘭陽溪出平陽後,於內城岔分為二,其一續向東北流至烏石港出海者,為西勢大溪 (昔稱清水溪,今宜蘭河),另一轉向東流至加禮宛出海者,為東勢大溪 (俗稱濁水溪,今蘭陽溪),二溪常互相襲奪而釀災。

  西勢大溪據文獻記載,從濁水溪同源於南湖大山,在內城分流,匯總溪北諸水,再從烏石港出海,流長80多公里,1878年西勢大溪尾段之頭圍河氾濫,河川改道從打馬烟出海,1892年又從七張改道流至廍後出海; 1936年濁水溪治水工程完成之後,「再連堤防」將清水溪、濁水溪分隔,流長剩25公里,西勢大溪反水路印證宜蘭河川水文特性。(備註:反水路為河道改變之意)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宜蘭縣壯圍鄉不詳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4.737245
  • 所在地-經度
    121.820108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游移於蘭陽平原上的蟠龍: 從平原特性談宜蘭河河道的變遷》(張政亮宜蘭縣政府 2001),《噶瑪蘭的花蕊 152.153期刊》(宜蘭社區大學暨羅東社區大學聯合出刊)
  • 撰寫者
    莊文生;鐘碧娟;謝淑娟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4.737245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1.820108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宜蘭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壯圍鄉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