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充館圳

  「充館圳」是「充公圳」和「公館圳」的合併。充公圳原稱金佃安、金和安或五間圳,清道光年間由楊石頭之先人所開。光緒初年因圳路毀損無力修復,遭佃人控告判為佃圳,楊氏再上訴台北衙門,經裁斷充公為仰山書院所有而成為官圳,故稱「充公圳」。

  「公館圳」則為1899年地主林本源所開,灌溉民壯圍及七張地區。兩圳皆取源於宜蘭河。1907年二圳合併稱「充館圳」,後有鑑於圳頭常因宜蘭河氾濫而受損,乃著手進行改善計畫;1915年在礁溪庄辛仔罕地方合建一圳頭水門,將二圳分道而流,左折為「充公圳」,直流為「公館圳」。1916年完工後,此區水利得到改善。

  1928年因防止蘭陽溪水患,於宜蘭河上游處築員山堤防,致充館圳取水量銳減,影響千餘公頃農地。1951年改在宜蘭橋下游建攔河堰,作為圳水之渠首,農業用水趨而穩定。但由於在橋下建攔河堰,使宜蘭河床因而提高約四米,導致今日流水斷面不足,目前拆除舊宜蘭橋,再建加高之新橋。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宜蘭縣壯圍鄉不詳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4.737245
  • 所在地-經度
    121.820108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宜蘭縣水利發展史(黃雯娟,宜蘭縣政府 1998)
  • 撰寫者
    莊文生;鐘碧娟;謝淑娟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4.737245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1.820108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宜蘭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壯圍鄉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