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陳惠美春仔花工作室

  閩南地區的「春仔花」,在客家稱之為客家纏花,一般用於吉慶場合,富有祝福之意。但製作結合繁複的剪紙、纏繞與刺繡等技術,如今隨著時序、科技推移有失傳之虞。

  陳惠美女士從事皮革工藝創作及教學二十餘年,1998年受恩師謝陳愛玉女士啟蒙,跨足到春仔花的領域。她認為纏花成品精緻細膩,富滿表面光澤,能充分地呈現庶民生活美學,與平民生活中的生命禮俗相連結,於樸素中展現精巧美術工藝價值。所以多年來一直持續不斷努力,將傳統纏花與現在文化結合,融入生活與時俱進。

  在陳老師不遺餘力推廣之下,現在臺灣的纏花工藝已不難見於文創市集中。至今她除了在五結自強東路工作室開班之外,也在輔大授課,專心從事創作與教學。2004年,陳惠美的春仔花首度在朱銘美術館展出,2011年獲登錄為宜蘭縣無形文化資產「纏花工藝」技藝保存人,2019年獲文化部登錄為重要傳統工藝項目的保存者,成為臺灣「纏花工藝(春仔花)」保存者第一人。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宜蘭縣五結鄉自強東路128號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4.684329
  • 所在地-經度
    121.800787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台灣纏花工藝(春仔花)的傳城與創新研究──以陳惠美藝師為例(何方綺)
  • 撰寫者
    莊文生;鄭文嵐;謝淑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