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破布烏堤防紀念碑

  蘭陽溪發源於海拔3535公尺的南湖大山北麓,主流73公里,在未治理前屬荒溪亂流,主流進入蘭陽平原後,受河道坡度快速減緩影響,流路分歧、四處竄流。

  宜蘭又常為颱風必經路徑,每逢暴風強雨,時常帶來嚴重災情,據日治時期統計資料,自1911年至1929年因洪水氾濫,已奪走許多人命,亦造成田園流失、房屋牲畜農作物損失。日本總督府乃於1917年研擬整治計畫,於1928年通過預算,次年四月興工,歷時八十八個月,至1936年完工,計築堤十座,全長42788.3公尺,其中破布烏堤為擋住蘭陽溪爆洪的第一道堡壘,堪稱「蘭陽第一堤」。

  1940~1943年,因逢戰亂時期,再加上1941~1944連年風災、暴雨,使水利工程因天災人禍而損壞或疏於保養,以致三星、破布烏、紅柴林、槄腳廍一帶堤防常受河水沖刷甚或沖毀,直至戰後又開始分年修復,近年也已陸續完成破布烏堤防高灘地保護防災減災工程。今「破布烏堤防紀念碑」位於堤防起點往九芎湖入口處之右側,碑體及字跡已有毀損。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莊文生;鄭文嵐;謝淑娟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