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1991年(80年代)後改良式商品化專門用於替代日光萎凋的熱風萎凋槽,以電熱吹熱風方式,將熱風吹入萎凋槽中進行熱風替代日光萎凋。
熱風萎凋的製茶品質根據茶改場研究資料顯示,並不絕對遜於日光萎凋,以台北坪林茶區而言,由於茶區處於台灣北部山區,冬茶與春茶採收製造期常遇陰天,茶葉無法依賴日光萎凋,1981年(70年代)開始,茶農開始以簡易熱風萎凋槽如下圖,利用瓦斯加熱吹熱風入萎凋槽的方式作為替代日光萎凋,熱風替代日光萎凋時,將茶葉堆放於萎凋槽,堆積厚度多在10公分以上,吹入熱風後茶農須輕輕翻動茶葉2-3次以減少萎凋不均情形。上圖為1991年(80年代)後改良式商品化專門用於替代日光萎凋的熱風萎凋槽,以電熱吹熱風方式,將熱風吹入萎凋槽中進行熱風替代日光萎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