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其實為地仙,其葉為天精草,其根為地骨皮。諺云:去家千里,不食枸杞。以甘州產、紅潤少核者良。平補潤肺、清肝、滋腎、益氣、生精。
本條史料主要講述枸杞各部分的名稱及其作用。
這則介紹枸杞的史料出自於《噶瑪蘭廳志》。《噶瑪蘭廳志》有兩位作者,分別為陳淑均和李祺生。1830年(清道光10年),適逢當時的臺灣府研議新修府志,陳淑均便以晉江舉人的身分擔任總纂,並由貢生盧永昌、林逢春,監生楊德昭、蔡長春,生員李祺生負責採訪,搜集資料。四年後,由於陳淑均離職,《噶瑪蘭廳志》的撰寫工作一度暫停。1838年,陳淑均受聘於鹿港文開書院,向噶瑪蘭廳索取原稿並加以訂正。及後董正官任通判,請生員李祺生校對陳淑均之稿件,至此《噶瑪蘭廳志》方撰寫完成。
枸杞是為數不多的全能藥用植物,根是地骨皮,葉是天精草,果是枸杞子,全株都有藥用、食用價值。本條史料引述了流傳已久的中藥俗諺:「去家千里,不食枸杞。」正是用隱喻的方式強調枸杞子在補養上的作用。枸杞子藥性平和,所以適合大部分族群食用。此外,久服枸杞能增強體力,對不育的男性來說是非常好的補健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