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俗傳有公、母。公者花而不實,母則實而不花。可入藥,亦可充蔬。
本條史料主要描述木瓜的形態及食用方式。
這條介紹木瓜的史料出自於《苗栗縣志》,《苗栗縣志》是苗栗地方設縣後的第一本方志,其纂輯者為沈茂蔭。沈茂蔭是浙江省蕭山縣人,於清光緒17年任苗栗知縣,光緒20年啟動修纂《苗栗縣志》的工作。由於沈茂蔭並非當地人,到任3年多也不可能真正熟悉苗栗地方的風俗、物產、土地形勢等情況,所以他按歷代編修地方志的傳統,聘請苗栗縣當地舉人謝錫光、謝維岳舉人、生員黃文哲、李鍾萼、郭鏡清、恩貢生杜式珪、附貢生曾肇楨、廩生黃肇儒等8人擔任「采訪」(類似今日的田野調查與史料搜採徵集工作)。因此,本志最大的特色是較多客家族群的仕紳觀點,對研究苗栗堡年代的客家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參考材料。
木瓜又有番木瓜、萬壽果、番瓜、石瓜、蓬生瓜、乳瓜等別名,在中醫的認知上有「消食、驅蟲、通乳、解腫毒」的功效。木瓜主要種植在臺灣中南部地區,臺灣民間常使用來針對消化不良、高血壓、跌打損傷、痢疾等疾患。除了藥用價值外,木瓜亦可以用於烹飪,如木瓜雪耳湯、木瓜牛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