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香椽

香椽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香椽,皮若橘、柚而光潔,肉厚白而鬆,中瓤不分瓣,味甘而香。以鹽醃之,能消食。又有一種如人指形,曰佛手柑,有伸者、屈者,長短錯落;亦有如拳者,香特異常,雖乾而味不敗。


本條史料主要描述香椽的外觀及藥效。


《彰化縣志》雖署名作者周璽(字琢堂,廣西臨桂進士),但據學者研究,真正的作者應該是時任教諭銜管閩清縣學訓導事的曾作霖,周璽與另三位列名總纂的彰化前賢應該都是顧問性質的「協纂」。1829年(清道光9年),福建修省志,同時要求所屬各府、廳、縣同時配合修志。同年6月,彰化縣在知縣託克通阿任內,著手修志準備,歷經託克通阿、李廷璧、周璽,到1834年(清道光14年)在知縣賈懋功任內終於完成刊刻。《彰化縣志》體例仿余文儀之《續修臺灣府志》(又稱《余志》)與陳夢林之《諸羅志》,折衷二者之長然後加以修訂。除刻本外,今有《臺灣文獻叢刊》本與《臺灣方志彙編》本傳世。


香椽,芸香科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植物佛手的果實,又稱香櫞、香水檸檬,味辛,苦,溫,歸肝、脾、胃、肺經,可食可藥。果實皮肉均可入藥,具有理氣化痰、止痛消炎的功效。佛手柑果實金黃,象徵吉祥,歷來就有「果中珍品,世間奇果」之譽,果形奇特美觀,狀如觀音縴手。香椽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維生素C的含量高。佛手香椽可入茶葉,調配十多種中草藥,口感不同,貯藏時間愈久,香氣更濃,沖泡飲用後令人氣爽神怡。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香椽 / 撰寫者: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02506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資料來源
彰化縣志卷十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創作者
周璽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道光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