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仙經」:『蜜為眾口芝,又呼為卉醴,一曰百花醴。唐兜羅貢紅蜜』。「杜陽編」載:『吳明國貢鸞蜂蜜,其色碧。久食,長壽黑髮』。
本條史料主要引述《仙經》與《杜陽編》兩部古籍對蜂蜜的敘述。
這則介紹蜂蜜的資料出於《諸羅縣志》,《諸羅縣志》為清代以諸羅縣(今嘉義)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由清康熙年間時任諸羅縣知縣的周鍾瑄主修,漳浦縣監生陳夢林、鳳山縣廩膳生員李欽文編纂。
《杜陽編》所載的其實是唐代流傳的志怪故事。唐德宗貞元8年,吳明國進貢鸞蜂蜜,而鸞蜂蜜是因為蜜蜂的鳴聲有些像鸞鳥鳳凰而得名。這種蜜蜂大的可重達十多斤,通常在幽深的山崖和高峻的山嶺間築蜂窩。國內的人採它的蜜,不能過量,否則就會出現天災。如果不小心被這種蜜蜂螫傷,只要在傷口敷上菖蒲根便可。那蜂蜜的顔色是青綠的,把它盛在白玉碗裏,表層和裏面都晶瑩透明,像綠色的琉璃。長期服用此蜂蜜,能使人長春長壽,頭髮變黑;即使身患重病,只要服用此蜂蜜,也能治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