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腦(見木部):以樟木切片,井水浸三日夜,入鍋煎之;柳木枝頻攪,待汁減半、柳上有白霜,濾去滓,傾汁入盆,經宿結塊。北路樟甚多,但少製煉者。
本條史料住要講述樟腦煉製法。
這則介紹樟腦的資料出於《諸羅縣志》,《諸羅縣志》為清代以諸羅縣(今嘉義)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由清康熙年間時任諸羅縣知縣的周鍾瑄主修,漳浦縣監生陳夢林、鳳山縣廩膳生員李欽文編纂。
樟腦提煉自樟樹幹中,樹齡越老的的樟樹所富含樟腦比例越多。臺灣提煉樟腦法多採傳承自漳州的小灶煉腦法,提煉方法是將其樹幹削成薄片,在腦寮中蒸餾出樟腦油,樟腦油接觸倒扣溫度較低的陶缸就會凝結,凝結在表面就是樟腦。本條史料所敘述的水溶樟腦法,是一種較繁複的古法,傳承自胡演升的《煉方》。臺灣早期北部山林多為原始樟樹林,老樟樹樹齡千年以上者甚多,其後日本政府在臺灣大量砍伐樟腦輸出,因此,臺灣樟腦輸出量曾達世界首位,有「樟腦王國」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