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萍:(見草部):池澤止水中甚多,季春始生。面青、背紫;赤若血者,謂之紫萍。「寧化志」:『七月十五採,晒乾,蜜丸之,能入肺經、達皮膚,治腳氣、傷折、胎孕有傷;名「紫萍一粒丹」』。
本條史料主要說明紫萍的外觀與功效。
這則介紹紫萍的資料出於《諸羅縣志》,《諸羅縣志》為清代以諸羅縣(今嘉義)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由清康熙年間時任諸羅縣知縣的周鍾瑄主修,漳浦縣監生陳夢林、鳳山縣廩膳生員李欽文編纂。
紫萍學名Landoltia punctata (G. F. W. Meyer) Thompson,天南星(浮萍)科疏根萍(浮萍)屬一、二年生浮水性草本植物,又名水萍。全草均可入藥,味辛,寒,歸肺,膀胱經,可以發汗解表,透疹止癢,利水消腫,有發汗、利尿的功效,能治感冒發熱無汗、斑疹不透、水腫、小便不利、皮膚濕熱等病症。不過,由於紫萍性涼,發汗功能佳,因此非濕熱體質或平時多汗之人應避免食用。本條史料也提供了採紫萍的適合時間,為七月十五日。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