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見蔬部):其實為地仙子。諺曰:『去家千里,不食枸杞』。其根為地骨皮,治喉間毒。
本條史料主要說明枸杞的功效。
這則介紹枸杞的資料出於《諸羅縣志》,《諸羅縣志》為清代以諸羅縣(今嘉義)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由清康熙年間時任諸羅縣知縣的周鍾瑄主修,漳浦縣監生陳夢林、鳳山縣廩膳生員李欽文編纂。
枸杞藥材看起來像紅色的小型葡萄乾,除了作為藥用,也常加入菜餚中烹飪,例如在絲瓜炒蛤蜊中加入枸杞,一方面增添風味一方面也是以紅色的枸杞作為色彩點綴。由於味道甘甜,也如同葡萄乾一樣,能夠直接作為零嘴食用。枸杞的根、莖、葉、花、果實皆可以入藥,現今中醫常用其果實與根皮,治療反覆發熱、低燒很常用的「地骨皮」就是枸杞的根皮。枸杞因為有補益身體、強壯筋骨的功效,在古代也口耳相傳,形容為仙藥,故而有不少服用後成仙的傳說故事。《續仙傳》就記載了朱孺子見到兩隻花狗鑽到枸杞樹下就消失不見,於是他掘開地面,赫然發現枸杞樹的根長的就是那兩隻花狗的樣子,他認為剛才看見的花狗就是靈藥產生的異相,於是將這造型特殊的枸杞根服下,果然羽化成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