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荃也。一名蓀、一名水劍草。文王嗜昌歜。「左傳」:『王使周公閱來聘,饗有昌歜,菖蒲也』。生於石上者為石菖蒲,道家以為延年之食。
本條史料主要引用《左傳》對菖蒲的記載,以及說明其功效。
這則介紹菖蒲的資料出於《諸羅縣志》,《諸羅縣志》為清代以諸羅縣(今嘉義)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由清康熙年間時任諸羅縣知縣的周鍾瑄主修,漳浦縣監生陳夢林、鳳山縣廩膳生員李欽文編纂。
菖蒲的葉片挺直而細長,外型宛如一把能祓除不祥的綠色寶劍,正是因為它芳香的氣味和鋒利的形象,所以古人便有「劍斬千邪」的說法。此外,在東北亞地區,也有用菖蒲沐浴的習俗,像是日本兵庫縣城崎町,就還保留有「菖蒲湯節」的傳統。自古以來服食成仙的方法眾多,八仙之中的張果老就是以服食何首烏成仙而聞名,而在《神仙傳》中就記載了漢代有位叫王興的人就是因為服食菖蒲才成仙的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