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一名娥眉豆,俗名肉豆。形似皂萊,色青。花有紅、白二種,白者入藥,能補脾。
本條史料主要介紹扁豆的外觀和醫療功效。
這則介紹扁豆的資料出於《諸羅縣志》,《諸羅縣志》為清代以諸羅縣(今嘉義)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由清康熙年間時任諸羅縣知縣的周鍾瑄主修,漳浦縣監生陳夢林、鳳山縣廩膳生員李欽文編纂。
扁豆又有膨皮豆、藤豆、沿籬豆、鵲豆、肉豆、白肉豆、羊眼豆、茶豆等等別名,其種子在中醫的認知上具有「健胃化濕、清暑止瀉、理氣寬胸」的功效。扁豆屬於豆科(Leguminosae)扁豆屬(Dolichos)的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原產於中國大陸的華東、華北及華南地區,而在臺灣各地也都有種植。臺灣民間也常使用其種子來針對嘔吐、腹瀉、不思飲食等疾患,亦常作為原住民族的日常蔬菜來食用;而它的種皮、花與根皆可入藥,功效則與種子類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