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說文》:「薑作疆,禦濕之菜也」。《字說》:「薑能疆禦百邪,故謂之薑。初出嫩者,其芽微紫」。《南都賦》:「蘇蔱紫薑」。梁裴子野不食薑,或嘲之曰:「孔稱不撤,裴乃不嘗」。
本條史料主要說明薑的外觀與食用功效。
這則介紹薑的資料出於《諸羅縣志》,《諸羅縣志》為清代以諸羅縣(今嘉義)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由清康熙年間時任諸羅縣知縣的周鍾瑄主修,漳浦縣監生陳夢林、鳳山縣廩膳生員李欽文編纂。
薑又有生姜、薑母、羌、茗荷、蘘荷等別名,在中醫的認知上有「散寒、袪風、發表、袪痰、止嘔、消瘀、利濕、健胃」的功效。薑屬於薑科(Zingiberaceae)薑屬(Zingiber)的草本植物。在臺灣的宜蘭、南投,較多培育嫩薑;而臺東、花蓮、嘉義和雲林則多栽培老薑。臺灣民間常使用來針對風寒感冒、嘔吐、消化不良、風濕疼痛、散瘀止痛等疾患。薑本身有嫩薑跟老薑的差別,在中醫應用上效果不同,嫩薑發汗解表效果較好,老薑本身溫熱效果較強,宜區別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