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大者數抱,四時不彫,枝葉扶疎,垂陰數畝。漳「舊志」:樹老則內腐而虛,其色赤,其材細,其味辛烈,作器彫鏤必用之。熬其汁為樟腦,可入藥(「諸羅縣志」)。即豫章,有紅、粉二色,液可為腦(「鳳山縣志」)。
本條史料主要介紹樟的效用。
《臺灣通志》或稱為《臺灣通志稿》,為清代以臺灣省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30種。《臺灣文獻資料目錄》中言「臺灣通志,四十卷,清蔣師轍、薛紹元纂,原稿本」。
樟樹功用甚多,可作建材、造船、家具、雕刻等用途。其根、木材、枝、葉均可提煉樟腦、樟腦油;樟腦的製法是將其樹幹削成薄片,在腦寮中蒸餾出樟腦及樟腦油。初製品再經分餾等程序,還可製成其他產品,以供可塑性樹脂等工業原料使用。又樟樹木質芳香,能抗蟲害、耐水濕,樟腦可供醫藥、塑料、炸藥、防腐、殺蟲等用,樟腦油可作農藥、肥皂、假漆及香精等原料。此外,樟樹的根、木材還有藥用價值,可袪風散寒,溫中健胃,止癢止痛。至於其根、幹、枝、葉,可通竅,殺蟲,止痛,治心腹賬痛,牙痛,跌打,疥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