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葉似萵苣,花如單瓣菊,四時有花,花謝飛絮,斷之莖中有白汁;能化熱毒、解食毒、消腫、核治乳癰;為通淋妙品。
本條史料主要介紹蒲公英的效用。
《臺灣通志》或稱為《臺灣通志稿》,為清代以臺灣省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30種。《臺灣文獻資料目錄》中言「臺灣通志,四十卷,清蔣師轍、薛紹元纂,原稿本」。
蒲公英又稱為黃花地丁,在中醫的觀點中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緩解產後婦女熱毒蘊結引起的乳癰乳腺炎,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乳腺紅腫發炎引起的乳房化膿性疾病,民間則常用來清肝火、治蛇咬。如果患有乳腺方面的疾病,可以多吃蒲公英或喝蒲公英茶做日常保健,避免乳腺疾病進一步惡化。蒲公英的花呈現黃色,約在4至6月的春末夏初時期綻放,日常生活中較常看到都是球狀的成熟果實,因為具有白色冠毛,輕輕一吹就會憑藉著風力飄往遙遠的地方旅行。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