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多「本草」所不載者,舊志及「赤嵌集筆談」諸書所錄甚夥。如羊甘、烏甜、雞骨、鴨嘴、鼠尾、鱟殼;與夫四時春、半天飛、過江龍、鐵馬鞭之屬,名既不典、性亦難識;雖主治各有方味刀圭,當勿輕試也(「海東札記」)。
本條史料主要介紹鐵馬鞭等植物的醫療功效。
這則介紹鐵馬鞭等植物的資料出於《臺灣通志》(或稱為《臺灣通志稿》),《臺灣通志》為清代以臺灣省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30種。《臺灣文獻資料目錄》中言「臺灣通志,四十卷,清蔣師轍、薛紹元纂,原稿本」。
鐵馬鞭又有馬鞭草、馬鞭子、透骨草、兔子草、風鬚草、蜻蜓草、鐵釣竿、鶴膝風等別名,在中醫的認知上有「清熱解毒、活血通經、利水消腫、截瘧殺蟲、利尿消腫、通經散瘀」的功效,可治療尿路感染、牙周炎、細菌性痢疾等等疾病。鐵馬鞭屬於馬鞭草科(Verbenaceae)馬鞭草屬(Verbena)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臺灣中低海拔的山地、平原及荒地都可見到其蹤跡。臺灣民間常使用來針對瘧疾、感冒發燒、急性腸胃炎、痢疾、跌打損傷等疾患,如今更將其融入生活之中,無論是在料理、茶飲、香皂或是精油中都可嗅到馬鞭草清新自然的香氣,這也舒緩了現代人緊繃的生活步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