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狀如人掌,旁有刺,層疊岐出,不花無葉,亦無枝幹;其汁入目,使人失明,相傳植之牆外,可避火災(俱同上)。
本條史料主要介紹仙人掌的特徵及用途。
《臺灣通志》或稱為《臺灣通志稿》,為清代以臺灣省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30種。《臺灣文獻資料目錄》中言「臺灣通志,四十卷,清蔣師轍、薛紹元纂,原稿本」。
用植物來作為避火、避邪、避兵禍、避災邪禍祟的厭勝文化傳統,來源非常的早。早在先秦《山海經》、出土文獻裡都可以看到不少相關的記載。現代人的平常生活中,這類習俗還是不少見,五月初五端午節懸掛菖蒲、艾草等天中五瑞以避蟲蛇傳染病的民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仙人掌避火之說可以追溯到清人陳淏子在《花鏡》中說仙人掌「植之家中,可鎮火災」。本條史料所載避火災的民俗用法大概與清代移民所帶來的江南習俗有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