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草,附地而生,枝葉細紅,背微紅。婦人乳少,和肉煮食,能多乳。或云未孕者食之,亦流乳汁。
本條史料主要介紹乳草的形態及食療用途。
《臺灣通志》或稱為《臺灣通志稿》,為清代以臺灣省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30種。《臺灣文獻資料目錄》中言「臺灣通志,四十卷,清蔣師轍、薛紹元纂,原稿本」。
乳草是指大飛揚草,屬夾竹桃科植物,夾竹桃科植物多有相似特徵—折斷後會有乳液流出。將飛揚草折斷後,植物莖有明顯白色乳液流出,乳草也是因此而得名。夾竹桃科植物還有一共同特徵—有毒。大飛揚草的白色乳液有小毒,不可食用,沾到手時要及時清洗。根據民間的使用經驗,婦女服用大飛揚草燉豬腳或雞湯後能促進乳汁分泌。另外,乳草亦可外用,用法是取鮮品如成人手掌一握的量,加少許食鹽,搗爛加熱水外敷,可治療乳腺不通和乳腺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