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葛籐,袪風痛、疔癰諸症。
本條史料主要介紹山葛籐的醫療功效。
《臺灣通志》或稱為《臺灣通志稿》,為清代以臺灣省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30種。《臺灣文獻資料目錄》中言「臺灣通志,四十卷,清蔣師轍、薛紹元纂,原稿本」。
山葛籐在中醫的認知中,被認為有「解表退熱、生津止渴、止瀉」的功效,並能改善高血壓病人的項強、頭暈、頭痛、耳鳴等症狀。山葛籐從根、莖、花到種子都可以入藥;臺灣原住民如達悟族人,甚至將其編織成籐盾,作為防禦武器之用。葛藤的地下莖內部蘊含大量澱粉,因此可將其莖節磨粉就變成常見的葛粉了,葛粉將湯汁變濃稠的功能與玉米粉以及太白粉類似,但能做用在低溫度下,對比玉米粉以及太白粉需要高溫才能作用,葛粉可用在布丁的使用下,因為蛋液在高溫下會凝固,低溫才有需要的鬆軟口感。


